作者|贺军,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合伙人、高级研究员
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的同时,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遭遇罕见的全面冲击。以美国股市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大跌,引发了市场对金融危机再度爆发的忧虑。
自2020年2月12日至3月23日,道琼斯指数从29551点的最高位大跌至18591点,跌幅高达37%;同期美股市值蒸发超过10万亿美元。同期,欧洲股市的跌幅也高达30%以上。由于大量资金从股市涌向债市,作为市场基准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月12日至3月9日,从1.63%历史性地跌至0.498%。国际油价自2020年以来也持续大跌,布伦特原油从年内高点的跌幅高达67%。面对股市大跌、债市收益率大跌、油价大跌,市场惊呼,在2008年金融危机12年之后,一场更加凶猛的金融危机已然来袭。
面对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国央行纷纷出台政策来救市。以美联储为例,近期频繁进行各种降息和释放流动性的操作,安邦咨询(ANBOUND)的跟踪研究显示,仅仅从3月3日至26日,美联储大力度的政策操作居然多达9次!主要操作有几类:一是降息,美联储连发三箭,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至0;二是大量回购美债,开启无限量的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三是与多国央行建立美元掉期安排,以保证美元的流动性。
美联储的操作似曾相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联储也采取了一些类似的大力度措施来挽救金融市场。从一系列操作来看,美联储完全是在应对一场金融危机,理论和方法都是一致的,思路和操作也是一致的,只是其组合式救市措施的力度,远比2008年时的救市力度更大,试图用规模力度来熨平这次历史最罕见的“金融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疫情之后的全球金融市场变化,与此前的金融危机有着明显不同。过去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以大型金融机构或类金融公司倒闭为标志,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2001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破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出现兑付危机,后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出现危机,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公司未获政府救助,直接破产。而2020年初的这次美欧股市大跌,虽然出现了资产大减值,但暂时没有出现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的案例,系统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相对较低,也没有国际收支的问题,债务违约到现在也没有大规模出现。
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对比差异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两次危机的成因不同。2008年的危机是一次直接的、典型的金融危机,根据李迅雷的总结,危机爆发的链条是:房价下跌—>次贷危机—>金融产品爆仓—>投行破产。危机反映了在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过度的金融创新、过高的金融杠杆以及金融业过于野蛮的生长,从内部造成了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坍塌。
而2020年的这次危机,则是一场经济危机,是一次基础性的危机。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逆全球化之下,全球性的贸易摩擦加剧;全球性的债务激增,债务违约上升;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维持低迷,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大国陷入衰退轨道。诸多问题的累积和叠加,推动了全球经济危机的系统演化和发生。要特别指出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并未对经济和金融系统进行结构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出清”风险因素,而是通过注入更多的流动性,用更大的金融泡沫来掩盖了前一次危机的泡沫。
经济危机在不断积累,金融体系的风险并未消除,等待的仅仅是一次扳机的扣动,一次偶然的触发,实际危机就差一根导火索的点燃,这是2020年华尔街股市从3万点大跌至2万点的大背景。所以,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只是一颗闪亮的火星,很不幸它点燃的却是全球性突发经济危机。我们可以在许多领域看到在2008年看不到的现象:
第一,疫情蔓延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首先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供应链中断,然后随着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全球供应链、物流系统、航空运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中断;
第二,全球大部分国家进入“封城”、“封国”的隔离抗疫模式,全球现在迄今至少有30亿人“宅”在家中,仅维持基本的生存型消费,全球的消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外贸订单骤减、航运需求骤减,同时也造成众多的服务业停滞;
第三,全球经济进入“冻结”模式,造成全球的能源需求大幅减少,加速推动国际油气价格大幅下跌,对产油国、石油巨头、石化产业链、大宗商品交易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第四,全球隔离模式直接造成了大量人员失业,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等服务业、消费发达的国家,失业率激增正在形成一次新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有机构甚至预测,美国的失业人数将会增至5000多万;如果外部需求萎缩,中国受影响的就业人口也可能高达数千万。
第五,全球经济危机加剧,还将使得全球的债务链条、信用链条开始紧绷,银行资产质量将会恶化,债务违约现象将会持续增多。上述一个个局部的危机,最终将会传导到金融系统,汇聚成更大的金融风险,甚至演变成金融危机。
当然,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并不是彼此分隔的,随着危机因素增多,它们会越来越容易地相互演化。正如美联储前主席耶伦博士所分析,全球经济增长的协同下滑(synchronized deceleration)已成定局,即通过实物贸易和金融交易互相感染,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不过,衰退持续的时间还不能确定,是V型复苏还是别的速度复苏,要取决于应对政策的质量和执行力。衰退持续时间越久,经济修复所需的时间越长。
在此次危机中,从经济危机到金融危机的转化,很可能体现在如下的风险传导链条:需求减少+供应链中断—>订单缺乏—>企业资产负债表危机—>流动性短缺—>企业债务爆仓—>银行坏账增加+债务违约增多—>消费大幅疲弱—>危及金融机构—>发生金融危机。由经济危机开始,服务业的客户基础开始动摇,进而影响到金融业的客户市场和成本,基础性经济危机最终在滞后一段时间后演变为金融危机,这个时候展示的市场情景就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所熟知的金融危机。
区分此次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差别,不仅有助于理解此次危机的成因,在公共政策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认为,对于政策部门来说,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第一,用解决金融危机的理论方法解决不了现在的突发经济危机问题,所以美联储的方法未必就是对症下药。相反美国民主党所主张的倾向“蓝领工人”,以维持生计的主张,反而有利于消费,更加切合实际。因为克服当前危机的重点是防止经济危机持续,遏止其转化为金融危机的势头。要缓解金融危机,必须先控制住经济危机。第二,由于此次危机首先源于经济危机,因此不可能寄望于市场出现V型翻转,要对危机的中长期影响做好充分的准备。那种渴望V型反转出现,事过之后,一切恢复原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正如前面的分析,这次的经济危机,实际叠加了很多原本经济体的危机因素,病毒疫情实际仅仅是一个触发因素。基础动摇了,经济结构就会受到影响,势必影响大局,传递到上层,只是需要点时间。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当前横扫全球的危机是一场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可能演化为金融危机。如果只用克服金融危机的手段,难以解决经济危机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次危机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对危机的长期影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