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暗物质智库>商学
柳学信:解读《企业ESG评价体系》团体标准
2022-11-25来源:中国ESG研究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学信在《企业ESG评价体系》团体标准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解读《企业ESG评价体系》团体标准。时间关系,主要讲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标准,这个标准为什么迫在眉睫,顺势而为?第二,对这个标准的内容作一下简要的介绍。目前大家都谈论ESG。

  自从2004年出现以来,近20年中,在促进企业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方面,没有哪一个市场创新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对ESG的认识和看法并不统一。我们现在觉得,ESG至少包含四方面的意思。首先它是一个可持续投资的实践,这也是国际上主流的做法;第二它是企业非财务绩效披露的主流框架;第三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体系;第四它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

  我们理解了ESG这个含义之后,就会发现ESG是21世纪最伟大的市场创新和政策创新。我们都知道过去也有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和举措,就像企业社会责任CSR、企业公民等。但是CSR和企业公民最大的问题是实践性较差,不落地。而ESG自带光环,首先它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自下而上发展,非常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另外把“G”非常完美地纳入到了ESG这个体系里面,使得它可以自我实施自我发展。而且,ESG从过去的一种自发的投资和企业实践行为,是一种软法的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它纳进本国的法律政策体系,逐渐发展到一个硬法的概念。所以,我把ESG称之为21世纪最重要的市场创新和最重要的政策创新。

  目前ESG的发展,现在有统计全球资产管理的1/5到1/3都是ESG相关投资,全球头部大企业都会发布ESG报告,都会把碳中和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越来越多的监管机构、政府把ESG作为政策工具。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另外,最近两年ESG标准的发展非常快。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个例子。过去有将近100多家制定ESG指引、标准的各种机构,最近两年特别是去年国际理财基金会IFRS高调成立了ISSB,把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将近一半的标准制定单位都吸收合并了。在今年推出了第一个ISSB的ESG标准。这个事件隐含的含义是什么?过去纷争不统一的标准体系,将来有望出现一个全球统一的ESG标准体系。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企业评价范式已经改变了,过去企业能够创造价值、给股东带来财务上的回报就是好企业。将来我们评价企业将有两把尺子:一方面是具有财务的良好表现doing well;另一方面能做好事doing good,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全球ESG发展的趋势。同时,欧盟在今年几乎与ISSB同步发布了自己的ESG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更全面。ISSB仅关注单项的实质性,环境、社会和治理对企业的影响是什么。而欧盟发布的标准是双向的实质性,不仅看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还看企业里的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现在欧盟的标准和ISSB的标准也在协同,正在协调各自ESG标准的异同之处。

  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高质量发展,ESG提供了最好的政策抓手。“十四五”期间,习近平提出双碳战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工具能像ESG这样,促进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同时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国际主流ESG评级得分大多不高,这些ESG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我们的发展背景和企业ESG实践,也说明我们的企业发展绩效要靠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这是不合理的。目前ESG标准体系也是我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将会是一种新的竞争规则体系。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ESG标准体系,我们自己的发展成果要自己说了算。我们有这个实力,也到了这个阶段,在全球发挥我们的影响力。

  两年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率先成立中国ESG研究院,这两年我们出了一些书,在ESG理论、标准、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同时我们也研发了一套ESG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全覆盖的ESG评价,连续评了两年;我们也研发了ESG体系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也培养人才,率先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系,招收硕士、博士;我们提供一系列课程,举办一些会议,推广ESG理念,构建国内的ESG生态系统。特别是在标准方面,经过研究提出了企业ESG “1+N+X”标准体系。什么是“1+N+X”标准体系?对于全人类、全社会都有影响的ESG议题,所有企业都应该披露,这就是ESG的通用标准“1”的部分。跟行业相关的议题,在行业的范畴下应该披露,也就是“N”的范畴。同时还有专门的领域,比如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DEI、中小企业等应该特别披露的ESG信息,也就是“X”的范畴。基于这套理论,今年4月16日,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发布了国内首个《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

  今天,我们发布的是《企业ESG评价体系》团体标准。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工作?涉及到评价,国际上提供ESG评价服务的,据不完全统计有600多家机构,国内也有很多评价机构,大家的评价体系都不太一样,相关系数最高的只有60%多,说明ESG的评价现在认知、范围、指标等各方面差异化非常大。这带来了很多问题,有很多乱象。这里有一个学者的研究,说ESG差异这么大为什么不能取得共识?其中,很大的一个方面是我们的指标不一样、范围不一样、权重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指标很容易理解,因为ESG每个领域的指标都很多,很多人看重的要点不一样,这就解释了大部分的差异。比如说像在中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语境下很难想象,党组织作为穿透式监管的一种治理体系进入企业里面,在国外是没法理解的。在国外经常讲的是人权这些东西我们也是不太能够容易理解的。这就揭示了很多差异。第二方面是范围。很多东西我们思考的范围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这些差异恰恰说明我们要规范。

  今年,我们跟合作伙伴组织了40多场研讨,花费了很多精力作评价体系,希望将来作ESG评价的机构,无论是自评,还是第二方、第三方评价,有一个基准的操作范式,在ESG评价过程、指标、权重、方法等方面大家能够达成初步的共识。就像目前的财务标准一样,大家在全球范围内说ESG评价,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做这个标准的背景。这个标准是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立项起草的,做这个标准的目的是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所有参与这个活动各方的共同愿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我们这个评价主要是针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也可以用于企业自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评价。评价有一些基本原则,都是规范的做法。这个评价是基于我们发布的第一个标准—《企业ESG披露指南》。当时兆彬会长也在央视直播中作了解读,海外很多专家也关注中国ESG方面的实践,他们评价我们这个标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ESG标准体系。基于这个标准,我们根据前期研究,在E、S和G三方面有各种理论模型,归纳了135个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我们提供了一个基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希望能够收集到一些共同关注的议题来作评价。基于这些标准,基于这些指标,我们有一套评价的方法。首先定性指标是0和100打分,定量的指标给它标准化,能够可比。标准化之后有一套权重的确定方法,取决于企业应用的需要给了一个规范的做法,你可以采用这些方法。这里有一个特色,考虑到中国的实践做法,我们把一些负面信息、处罚信息、风险信息作为减分项。前面有得分了,最后如果有这些负面的东西要减掉这个分数,最后才得出总得分。常见的减分项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都有,一般根据公开的信息来收集。最后的评价结果是参照主流的范式,从AAA到CCC,大概是7个等级。整个评价过程有一套规范的做法,特别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从启动,成立工作组,到最后收集数据,得出结果,整个程序是非常规范的。我们特别要求成立质量控制委员会,对过程、结果进行质量的把关。同时要求第三方主体首先得有资质,要保证独立性,要有人员,要有职业道德,最后做出的评价结果才能是高质量、才能有公信力、才能反映企业在ESG方面的绩效。评价人员方面,我们也有一些要求。最后是数据方面,评价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做一个评价首先要有企业内部的数据。比如说你自己披露的一些信息,包括年报等等;当然还有外部的数据,包括政府的信息、第三方渠道的信息,我们要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归纳成135个指标,来反映企业在ESG绩效方面的表现。把所有的信息收集之后,有一套程序来完成评价的过程。整个评价过程要经得起检验,第三方也好,公众媒体也好,政府也好,对你这个评价过程要有监督。评价的结果并不是结束,而是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评价的结果要应用,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这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本规范体系,这也是整个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们研制的ESG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也站在了国际的最前沿,希望发挥我们的影响力。我们也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二大经济体,世界500强企业中我们的占比最高,我们有这个实力来做这件事情,通过我们的行为来影响全球,来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