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蔓延、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ESG风险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良好的ESG风险管理,并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及目标制定的考量,或将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并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SG风险管理之重要性
2022年初,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该报告从经济、环境、社会、科技及地缘政治五个方面,对全球风险趋势进行调查。《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全球前十大风险中,与ESG相关的风险超过半数,包括气候行动失败、极端天气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
图: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全球最紧要的十大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全球ESG风险势必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企业急需采取行动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外部形势。
近年来,许多投资机构对企业ESG管治的关注不断增加,监管机构也对融入ESG的企业管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亦包括对于ESG风险的管理。2021年12月,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对《企业管治守则》与《上市规则》作出了修订,其中包括ESG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相关修订如下:
《企业管治守则》D.2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
D.2 原则:董事会负责评估及厘定发行人达成策略目标时所愿意接纳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并确保发行人设立及维持合适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上述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与环境、社会及管治有关的重大风险(详情见《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
D.2.2:董事会每年进行检讨时,应确保发行人在会计、内部审核及、财务汇报职能方面以及与发行人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和汇报相关的资源、员工资历及经验,以及员工所接受的培训课程及有关预算是足够的。
D.2.3:董事会每年检讨的事项应特别包括下列各项:
自上年检讨后,重大风险(包括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的转变、以及发行人应付其业务转变及外在环境转变的能力;
管理层持续监察风险(包括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及内部监控系统的工作范畴及素质,及(如适用)内部审核功能及其他保证提供者的工作。
重新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中对特别强调了ESG风险需纳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流程及内部控制体系,并要求董事会需对ESG风险进行评估及管理。可见,将ESG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进而融入企业管治势必成为未来之趋势。
ESG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管治
董事会参与
新修订的《企业管治守则》中提到:“董事会应负责就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作有效管治和监督,并对重大的环境 及社会风险作出评估和管理。”董事会参与ESG风险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评估风险
董事会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时应将ESG风险纳入考量,并确保企业已经建立了有效的ESG风险管理体系。
辨识及控制风险
董事会制定长期战略及目标时,应确认公司内部ESG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对ESG风险管理进行监督。
建立风险文化
董事会对于塑造风险文化起到关键作用,融入ESG因素的风险文化可帮助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有利于推进ESG因素纳入各项业务及决策流程中。
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
企业应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时考虑ESG因素,并在定期的风险审视中纳入关于对ESG风险的监控及检讨,确认ESG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识别与应对
ESG风险复杂且多元,且涉及到环境、雇佣、供应链、商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ESG风险全范围覆盖具有较大挑战。通常来说,ESG风险分为内部及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劳工风险、质量风险、环境合规风险等;而外部风险则包括气候变化风险、供应链风险、网络风险等。
ESG风险对不同企业来说具有特异性,企业需结合自身情况,对经营活动中可能造成影响的潜在内部及外部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在进行风险识别过程中或梳理形成ESG风险清单或风险库,其中载有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ESG风险。
对于所识别的ESG风险,企业可通过内部讨论或综合打分等形式确认潜在风险的优先次序,评估通常会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影响程度”等维度判定。联交所《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引》中建议企业可以“风险冷热图”形式列出企业面临的10至20项较为重要的风险,董事会可通过该结果决策制定并检讨可降低相关风险的监控系统。
所识别的ESG风险清单及ESG风险优先次序结果均需定期结合内外部形势进行检讨与更新,确保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
图:联交所《董事会及董事企业管治指引》中供企业参考的“风险冷热图”
ESG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需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应对ESG风险带来的挑战。将ESG纳入企业管治可帮助企业提升ESG风险管理能力,其中需要提升董事会对ESG风险管理的参与,并在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ESG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