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六大行2021绿色信贷大幅上涨,流入清洁能源等产业
截止目前,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全部披露了2021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ESG)报告,披露了企业在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数据和进展。
按照银保监会的绿色信贷统计口径,符合条件的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绿色服务产业、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绿色贸易融资、绿色消费融资。截止2021年末,工商银行(4.770, -0.02, -0.42%)投向相关绿色产业的绿色贷款余额为24806.21亿元,较年初新增6349.02亿元,占据前三位的产业分别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农业银行(3.070, 0.00, 0.00%)绿色信贷业务贷款余额19778亿元,较年初增加4629亿元,增速30.6%,折合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9554万吨。交通银行(5.150, -0.03, -0.58%)绿色贷款余额4767.63亿元,同比增长31.37%,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876.12亿元,同比增长90.58%。建设银行(6.260, 0.02, 0.32%)截止2021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9631.29亿元,2020年为13427.07亿元。截止2021年末,邮储银行(5.560, -0.10, -1.77%)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52%。同时期,中国银行(3.280, -0.01, -0.30%)内地绿色信贷余额为14086亿元,同比增长57%。除绿色信贷外,各行还在其他的绿色金融产品上有所行动,如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
联想建设“零碳工厂”,2050年底前实现净零排放
4月6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财年誓师大会表示,联想的愿景是在2050年底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并且联想正在与“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组织合作,设立更细化的目标,并确认路线图。如果这个愿景一旦实现,意味着联想将提前十年完成碳中和任务。
杨元庆还透露,联想集团正在天津按照“零碳工厂”的目标加紧建设新工厂,也将通过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现低碳转型,并通过“内生外化”,赋能各行各业实现低碳发展。
西门子将启动1亿美元计划,帮助中小型企业脱碳
西门子旗下的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和西门子金融服务部启动一项1亿美元的计划,旨在推进中小企业的脱碳计划。西门子表示,中小型企业是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气候目标有着巨大的影响,是许多组织范围3排放的来源,同时它们在参与脱碳努力方面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笔资金的注入将帮助美国中小企业迅速启动他们的脱碳计划。
被选中参与该计划的企业可与西门子财务和技术专家团队协商,以创建自定义的端到端脱碳路线图。这一可扩展的路线图将整合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如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国内动态
国家发改委:严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 “十四五”时期氢能产业发展目标是,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规划明确将从生产源头上加强管控,严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赋予了氢能清洁低碳这一关键属性。扩大清洁低碳氢能在用能终端的应用范围,有序开展化石能源替代,能够显著降低用能终端二氧化碳排放。
深圳:公积金购买绿色建筑自住房,贷款额度可上浮
3月29日,深圳公布《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将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一并纳入立法调整范围的绿色建筑法规,并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了建筑领域碳排放控制目标和重点碳排放建筑名录。
其中提到,深圳市新建建筑的建设和运行应当符合不低于绿色建筑标准一星级的要求;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建设和运行应当符合不低于绿色建筑标准二星级的要求。市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控制目标,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建筑碳统计、碳审计、碳监测、碳公示等制度和机制,推动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
此外,《条例》中还提到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高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星级的绿色建筑自住住房的,贷款额度可以按照不超过地方规定的比例上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面排查碳排放核查等六领域
4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于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包括碳排放核查在内的六个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排查。
今年,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也将在全国继续开展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部还鼓励地方组织有条件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探索开展自动化存证,加强样品自动采集与分析技术应用,采取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原始数据防篡改管理。
国际观察
瑞信发行世界银行野生动物保护债券募集资金1.5亿美元
3月24日,瑞信(Credit Suisse AG)宣布世界银行野生动物保护债券 (WCB)已成功完成定价。WCB又名“犀牛债券”,发行募集资金1.5亿美元,将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其中约 1,000 万美元(折合1.52 亿南非兰特)将用于南非物种保护工作。瑞信担任此次5年期新型债券发行的独家构建代理兼联席簿记管理人。
债券以结果为导向,由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发行,相关票息收益将用于实现既定目标,支持物种保护。本次发行的债券,以改善生物多样性为结果,以南非目标保护区内黑犀牛种群增长作为衡量标准。黑犀牛是仅次于野生灭绝物种的极危物种,其种群减少反映了更大范围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问题。
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须采取全面行动
4月4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指出,2010年至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处于人类历史上最高水平,排放量继续上升但速度已经放缓;全球碳排放量必须在2025年达到顶峰,并在2030年之前削减43%,才有机会保持在1.5℃的目标之下。
报告呼吁,要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在各个部门立即采取全面行动。来自风能和太阳能(7.420, 0.05, 0.68%)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储存在电池中的能源必须取代排放碳的化石燃料。研究表明,这些技术的成本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大幅下降,有可能减少家庭、企业和交通运输的碳足迹。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多步行和骑自行车,也可以大大有助于减少碳的释放。
作者们还呼吁向气候友好型建筑转变,这种建筑使用更少的能源,排放更少的碳。城市也应该尽量减少排放,并且通过绿化屋顶、湖泊和树木来消除大气中的碳。
韩国《碳中和法》正式实施
3月25日, 韩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基本法》简称《碳中和法》开始施行。该法明确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与2030温室气体减排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较2018年减少40%的温室气体排放)。韩国由此成为第14个将碳中和目标法制化的国家。
在法律施行后一年内,政府必须制定为期20年的国家碳中和基本计划。地方自治团体必须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以10年为期制定市、道基本计划和市、郡、区基本计划。为获得必需的财政来源,韩国政府从今年1月起开始运营“气候应对基金”,今年将支出2.4万亿韩元,重点支援温室气体减排、新朝阳低碳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公正转型、制度及基础构建四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