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暗物质智库>商学
马骏 等:应如何规划地区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
2021-09-27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马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重庆有条件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条路径的关键在于,尽早规划主要产业的长期减排路径,明确相关技术和投资需求,组织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激励机制和其他配套资源,协同支持减排行动。

  来源 | 《当代金融家》杂志2021年第9期

  原题 | 《应如何规划地区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愿景,部分有条件、有创新能力的地方有必要开始规划率先碳达峰和在21世纪中叶碳中和的发展规划,对其他地方形成示范效应。

  1

  重庆提前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估算

  我们从2019年底启动、历时一年半的《重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表明,只要重庆尽早明确碳中和路线图,落实一系列更有力度的碳减排和碳中和政策,配之以有效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产品服务,就有条件于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并于2050年左右达到近零排放(2050年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85%以上),且有潜力于2060年前在国内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

  根据对重庆主要行业碳减排潜力和政策技术措施的细致研究,课题组提出,重庆应该将2028年碳排放提前达峰目标和2060年前率先实现碳中和愿景作为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以及具体落地的抓手,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创新示范模式。重庆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尽早规划主要产业的长期减排路径,明确相关的技术和投资需求,采取切实措施,组织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激励机制和其他配套资源协同支持减排行动。

  为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和率先碳中和,重庆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布局方面应实现以下突破: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能效,促进投资、引进高质量制造业,推进公路交通电动化进程达到并超过国内先进地区水平,重点支持公路货运和内河航运低碳清洁化改造,发挥超低能耗和近零排放建筑规模化发展优势,拓展外购绿电并停止新建煤电厂,继续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蓄积量,提前布局绿色氢能综合产业链、工业零碳零废化的研发和试点等。

  我们对绿色融资需求的估算则表明,要实现碳提前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按绿色金融口径计算,未来十年(2021〜2030年)重庆的绿色投资累计需求(按2018年不变价)将达到约3.1万亿元,意味着这十年内绿色投资年均增速应至少达到13.7%,比实际GDP年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同时,虽然绿色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重约为17%,但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要达到36%。在近零路径下,由于额外绿色投资创造的绿色经济活动,可以将重庆未来十年的年均GDP增长潜力提升约0.5个百分点。

  2

  如何规划主要产业的绿色投融资体系

  课题组就如何构建和完善重庆绿色金融体系以支持碳中和目标落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一是明确支持中长期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目标。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运行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绿色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万亿元,余额占比居全国前列。

  二是推动绿色金融对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拟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提前达峰以及碳中和等目标;并将目标落实到主要产业的中长期绿色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根据减排目标任务,识别实体经济绿色化机会,编制绿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投融资规划;制定绿色金融与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协同发展的“1+N”行动方案和措施。

  三是建立绿色产业规划与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机制。

  制定一系列绿色低碳产业、产品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项目与绿色融资渠道的协同机制;打造服务于绿色项目和绿色资金的对接平台。

  四是建立强有力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市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支出30亿元,综合运用绿色产业基金、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贴息、担保费补贴、绿债认证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奖励补助等财政政策工具,鼓励企业投资于绿色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对绿色融资的担保能力和风险缓释能力,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水平。

  五是建立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建立绿色项目(企业)信息共享系统,利用现代AI数字科技,强化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透明度。建立全口径绿色金融数据采集与监测分析系统和绿色金融发展与监管评价系统。

  六是创造符合绿色低碳目标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鼓励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专营分支机构,引进或新设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和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蓝色债券、碳金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和转型融资等创新型产品,发展绿色供应链融资。鼓励创投基金孵化绿色科技企业。优化升级重庆碳市场,将控排范围扩展到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重点行业,同时将农林行业作为自愿减排和碳汇开发的重点领域。

  |  本文节选自马骏、马天禄牵头的《重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一书的摘要部分,经作者授权发表。

  高层·视点

  1

  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若干问题和选项

  周小川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需要依靠机制建设。传统的任务分解方式并不能满足我国碳减排的需求,因而要高度重视激励机制建设,即碳排放配额的价格或对碳排放征税的税率必须有明确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计算规范,最后通过市场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金融科技可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李东荣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产物,本身具有鲜明的绿色基因和属性。推动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绿色化水平,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金融科技应用落实到金融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3

  应如何规划地区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

  马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重庆有条件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条路径的关键在于,尽早规划主要产业的长期减排路径,明确相关技术和投资需求,组织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激励机制和其他配套资源,协同支持减排行动。

  行业·抓手

  4

  加强标准建设  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李伟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业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举措,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的重要使命。作为事关绿色金融发展全局的关键性基础性制度,绿色金融标准在引领和推动绿色金融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5

  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落实“双碳”目标

  马险峰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我国资本市场囊括了不同行业、规模和所有者的优质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各板块市场紧密联系、功能互补,可有效缓解绿色转型的融资难题,其股权融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独特功能,可有效加快绿色创新资本的形成。

  6

  以金融科技助力构建数字绿色金融体系

  习辉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硕导、金融信息化研究所资深业务主管

  当前绿色金融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内容和标准,实践中常常面临难以量化和考核的发展困境。随着成为促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和监管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通过金融创新突破传统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边界,构建数字绿色金融体系成为全球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