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宏在混沌大学首次公开授课,为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将自己家乡乌镇,从一个破烂小镇打造成世界级观光小镇的,值得一看。
我出生在乌镇。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乌镇人。
乌镇以前不是一个旅游小镇,而是一个破破烂烂、毫无知名度的小镇——跟中国江南的大多数古镇一样。它做旅游比周庄晚了十年,比西塘晚了四年。
有人说,乌镇是新建的。
也对。原来乌镇西栅这一块,就只有6万平方米,现在有50多万平方米,这是对的。
但也不对。桥还是原来的桥,街还是原来的街,重要的节点都在。
我概括了一下我的人生,在膨胀期也有很多梦想和雄心:比如,要做中国旅游业的老大。但至少,在最初的15年,我都只在专心致志做乌镇。
我只做了两件事。第一,我做了一个壳。第二,往壳里装新东西。
打比方,就是像是一个老奶奶,满嘴掉得只剩一颗牙。我没有把她最后剩下的那颗老牙拔掉,做出一副全套的假牙给她装上去。而是做了自然的生态牙给她镶上去,给了她一口完整的新牙。
这两件事始终围绕着一个基点:体验。
差异性形成竞争壁垒
乌镇为什么会成功?有两点:
第一,创新;
第二,实干。这两点始终要有一个目标——我们要做的乌镇是不一样的。
乌镇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核心是从资源产品和精神形态上制造差异性,生成商业模式,形成竞争壁垒。
焦裕禄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极其深刻:不嚼别人的馍。什么意思?别人嚼过的馍,也就是馒头,我不嚼第二次。
这就是差异性。
乌镇开发保护一期工程——东栅景区(观光小镇):放大资源的差异性,构建观光类产品的观感体验感受,形成景区生来居上的独特优势。
那时候我用了半年把中国当时有名的几个古镇都看了一遍,发现它们有几个共同点:
所有的古镇都不是一次开发的。它们的形成,都是某个领导想起这件事,老百姓后面跟上,逐步开发的。没有完整的产品形态考虑,甚至没有停车场。所以,乌镇的东栅,是第一个建立停车场的景区。
点经营为主。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景区,这里卖个东西,那里挂个喷绘,导游拼命讲“我们这里什么皇帝来过,出过多少圣人,有过多少状元”。这都是基本的套路。
我看到,别的所有古镇都只有一条街或一块地方像古镇。那么,做东栅景区,我要做的,是什么东西呢?
我要做的,是整体风貌——不是做一个点,而是做一片。
于是,我拆掉了那个老区里的新房子:所有与老区不协调的建筑,七八十年代的宿舍楼,钟摆大厦,我都拆了。我要做减法,这样才能凸显出老房子。
为什么乌镇在2000年一对外开放就可以后来居上?因为乌镇讨了一个巧:大家都觉得乌镇像一个古镇,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小镇,这是其他古镇没有的。
乌镇开发保护二期——西栅景区(度假小镇):用产品的差异性创造和放大度假客人的浸入式体验感受,构建景区的差异于同类产品的差优势。
如果说东栅是有资源的差异性,那么,西栅就是有产品的差异性。东栅是白天游,西栅是晚上游,是度假游,是住下来的旅游,让你来了还会再来的旅游。
现代化小区有的东西,这个古镇一定要有。我做了几件事:
铺建基础设施。我自己建了液化气站,让家家户户通了管道煤气。
建立直饮水厂。今天的古镇,打开水龙头是分级供水,有些可以直接饮用,有些是自来水。
搭建无线网络。让所有西栅人都能免费试用WIFI。
做度假旅游,什么样的游客最重要?住下来的人最重要。我做这些所有的设施是为什么?给住下来的人。
某种形态上,游客对古镇的爱,是“伪爱”。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每天看到高楼大厦,所以要逃离到古镇。这里,高楼大厦变成小桥流水。但还是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的:你到一个地方的第一件事,是不是打开手机看有没有WIFI?如果这个地方的WIFI是免费的,你马上会对这个地方有好感。
民宿及景区内酒店
很多景区不重视住宿,它的商业模式就是门票。
但我不。如果我只是千辛万苦做好了一个外部环境,让高档酒店进驻进来,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只是在替酒店打工。
我在全国各地做了这么多项目,有一个原则:景区内的住宿一律不合作,统统自己经营。
民宿
所有的民宿统一装修,我们的民宿经营模式分两类:
第一类,餐饮。我一分钱都不要。所有老板只要进来,经过我们的考核后,所有收益100%归你,但你要服从我的管理。
第二类,住宿。我们和老板分成,我给你成本,给你清扫费,给你其他费用。